生命的奇幻漂流《少年Pi的奇幻漂流》

2013年高中組 第三名
姓名:林承詞
學校:正心中學 二年級

  生命是一趟詭譎多變的旅程。
  生命,短暫如同瞬息即逝的彗星,頃刻即殞落在宇宙的無垠。但在電光火石的那個剎那,卻歷經著千變萬化不可思議的驚奇。有時與奇瑰險峻擦身而過,有時又猛烈撞進平緩的千里沃野。在這個瞬間,生命就這般七轉八拐的,彷彿永無止盡的坎坷長途。生命如此的變化莫測,使人無法測度它的奧秘,不過在楊˙馬泰爾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中,卻將生命詮釋地淋漓盡致。
  將生命比擬成海洋,是最貼切不過了。海洋一直是人類最捉摸不定的境域,彷彿批著一件薄紗,隱藏自己的容貌,掩飾自己的性格,讓人無法看清它的真實面目。航行在海洋中,有時風平浪靜,只有幾道雪白浪花,在蔚藍上雕鏤出如絲般的刻痕,而下一刻卻陡然生變,狂風怒號,浪濤咆哮,洶湧的海波宛如要將萬物吞噬;至於蟄伏在海中的礁石,隨著浪水忽隱忽現,枝木繁蔭的小島,偶爾悄然從水中探出頭,波瀾會將船隻引領到何處,沒有人能夠預料。這不就是生命嗎?
  平坦順遂總是交織著挫折的漩渦,突如其來地出現在生命的某個時刻;而失敗與祥樂總會不可思議的邂逅,從某個角度來看,生命又像一連串不循環的小數。這就是「Pi」,希臘文第十六個字母,也是無限小數圓周率的符號,作者利用巧妙的隱喻,讓主角Pi成為一個生命的化身。
  Pi是一位對宗教充滿熱忱的少年,他甚至打破傳統價值觀的藩籬,同時信仰三種宗教。在一次前往加拿大的航程中,輪船不幸失事沉沒,迫使他展開一場太平洋的漂流旅程——一場生命的奇幻漂流。
  孤獨置身於大海之中,是對生命殘忍艱辛的試煉,生命又返回最原始狀態,單單依靠最初生物求生的本能,勉強在惡劣中苟且求生。海洋的浩瀚,讓生命重新體認自己的微不足道,渺小與有限只能任由自然界超越現實的力量擺佈,對上蒼的指示唯命是從。
  獨自一人的Pi,就對著蒼天懷著崇敬,在這之餘,他也見識到原始生命,一幕幕觸目驚心的搏鬥。生命的奧義,活生生在他眼前演繹。那是生物最單純的生存法則:弱肉強食,強者注定要征服弱者,弱者必然歸結於強者。在Pi的這艘小艇上,和善的斑馬與溫馴的紅毛猩猩中就逃離不了鬣狗的利齒,鬣狗也無法躲避在虎爪下畫下生命句點的命運。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這頭孟加拉虎理查˙帕克忽然間就成為Pi漂泊唯一的夥伴了——也是他始終揮之不去的夢靨,但或許是他存活的一個機會。
  陷入灰心喪志的陰霾,在常人眼中已是生命低潮的極限。但如果像Pi經歷在漫無邊際的汪洋漂流,才會察覺絕望消沉也成了觸手不及的奢靡情緒。「海上漂流就像永遠在圓心的一個點,無論情勢如何改變,但圓形永遠不變。你的視線永遠不出半徑範圍,圓周永遠遙不可及,非但遙不可及,甚且越擴越大。」這般永無止盡的困境,最讓人受到痛苦的折磨和凌遲,生命似乎無法替自己在這種情況下改善處境,做任何的努力都只是徒勞無功,只有焦慮絕望單調地在身邊徘徊。大多數人都只會認命地嘆口氣就放棄生命,有些人會稍稍抗拒,然後也放棄希望,只有少數人不論機會多麼渺茫,仍會做最後一刻的掙扎和奮鬥。至於驅使他們展現對於生命執著的力量,大概就是「恐懼」了。
  書中有一段對於「恐懼」的精闢闡釋:「恐懼是人生中真正的對手,只有恐懼能夠擊敗生命。恐懼是聰明狡詐的勁敵,總是一眼就認出你的弱點所在。你前一秒還鎮定自若,下一秒恐懼就偽裝成微微的懷疑,滲透進你心裡。」恐懼的確是生命的敵人,但它是生命不可或缺的敵人。恐懼使人忘卻困頓的循環,為生命激發出存活的動機與意義。恐懼讓人擁有對抗克服的對象,使生命有了明確的目標,不再是一串無意義的數字不斷嬗替。理查˙帕克就如同恐懼,促使Pi獲得存活的毅力,使他能夠安然度過這段漫長的漂流旅程。
  反而言之,安逸享樂導致衰敗滅亡,與Pi邂逅的島嶼,對一位疲憊困頓的海難者而言,簡直就像一幢奢華的殿宇樓閣。小島上滿覆著不尋常的海草。如此美好祥和的島嶼,當黑夜降臨時卻轉瞬間變成生命的煉獄! 這是多麼驚世駭俗的震撼!
  仔細推敲就會深刻察覺,這不也是生命亙古不變的定律嗎?
  孟子說:「人之有德慧術知者,恆存乎疢疾。獨孤臣?子,其操心也危,其慮患也深,故達。」有成就的人,多半從憂患災難中磨鍊出來,苦難會將生命砥礪為成就,逆境會將生命磨鍊成顯達,而貪逸會招致失敗,甚至造成死亡。孟子還提出過「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不就也是這個道理?舉世聞名的最曲家奧芬巴赫也說:「痛苦是人類偉大的教師,靈魂則在痛苦的氣息下發育成長。」彷彿無論古今中外,這個道理的價值,永恆不會改變。
  另外一段插曲,表達出真實人性的面貌。在汪洋中漂泊能夠與相同處境的人相遇,機率微乎其微。或許那只是Pi對接觸其他人類的渴望,在接連的挫敗中內心產生的幻想。姑且不論智個人的真實性,但由此可探究出生命的本性——一種生命最純粹的本質。古代聖賢對本性的探討極為多元,人性本善、人性本惡皆有其學說,而告子說:「性無善無不善也。」我認為這句話最符合人性的真理。呱呱落地的新生命,會為了自我求生,而對其餘事物置之不理,他不會思索他的所作所為是否合宜,不會顧慮他的一舉一動是否為善,所有的行動都只為「生」而存在。這種自利的行為並不能嚴苛定義為「惡」,他只是一種生命的無知,一種生命的本能。禮讓、尊重、合作、憐憫等是經由後天教化所認知的價值觀。因此,與Pi相逢的偽善者,起初好像對兩位同病相憐的落難者,感到喪氣悲痛,實際卻伺機欲殺害Pi果腹,只能推斷他回歸自然,展露了本性的那一面,發揮生命最自然的特性,不盡然是「惡」,不盡然。
  整趟漂流的旅程:生存的競爭、生物的本性、憂患安樂的微妙關係,生命的恐懼及無常。這些生命的軌跡彷彿有人周密的安排,深入的考慮、精明的謀畫,是誰有如此偌大的力量,替每個生命佈置出各種奇巧的花樣?
  無神論者不贊同上帝的存在,也許他們認為當生命的新墜入憤怒、絕望、疲憊的深淵,上帝卻沒有適時對他們伸出援手,而是自身鍥而不捨的努力,所得到的回報。但它們可能沒有思考過,是誰賜予生命恐懼,激勵生命散發最大的力量?
  我覺得上帝一直都存在,只是人類現今的生活環境,已被科技與文明淹沒,讓人無法切身體驗到上帝親臨,駕馭著生命。在海洋上,則是生命距離上的最近的地方。失去文明的掩護,生命再度赤裸裸的佇立在上帝面前。不論是天父、梵天或是阿拉,生命是上天的巧思,寬容的贈予。生命對於上天,除了卑躬屈膝、虔誠的崇敬,還得戰戰兢兢地領取上下授予未知命運。這份命運或許奇險陡峻,或許平緩舒暢,但不可避免地,少年Pi的經歷必定會讓鑲嵌在每個生命中。對於這個生命,要選擇何種方式度過,操之在己。放蕩、荒廢、浪漫、積極,生命的浪潮總會不停地向前翻騰流蕩。審視過Pi的生命,我已心存企盼,遊歷一場屬於我自己生命的奇幻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