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林立青走入工地鐵皮內探索 —做工的人讀後心得《做工的人》

2018 高中組 第三名
姓名:蔡昀璉
學校:新竹市建功高中 五年四班

《做工的人》是少見的「工人書寫」書籍,年輕的作者林立青出身於市場,目前從事工地監工。 他不是印象中的文青,因為唯一的投稿只有《聯合文學》上的一首遊戲詩,但他卻喜好閱讀,如柏楊、托爾斯泰等經典系列書籍都有涉獵;他出入的場所不是誠品、不是文創市集,而是按摩店、檳榔攤;口中所啜飲的不是咖啡、紅酒,而是保力達b、結冰礦泉水。因為他擁有一顆悲憫的心 ,所以甘於放下身段和一群甘草人物「廝混」,透過敏銳的眼、細膩的筆去描述工地的千般色相 、百態人生,關懷社會底層下的底層,批判剥削中的剥削,所有那些眼見的心疼,他無法言喻 ,所以藉由文字寫出。
我成長於北部城市,雖然不是出身富貴人家,但工人階級對我而言仍是極度陌生的。每次經過城市中某新建案大樓的工地,總是快速通過,唯恐高高的鐵皮圍籬之內會碰出什麼危險,或伸向天際的「水泥怪物」會掉落,危及生命安全。但在閱讀此書之後,我才驚覺曾經我視而不見的小人物,是默默地保障我們居住品質的一群人,這群人也因此真正走入我的眼裡及心中。
作者所書寫的「工人」,其實涵蓋了許多社會最底層的人,有工地裡放蕩不羈、跳陣頭的小伙子,有為了餬口而犧牲健康,註定活不到七十歲的油漆工、電焊工和水泥工;有離鄉背井被壓榨、名字就只是身上背心數字的外籍移工,也有工地拾荒者、逃逸的移工、舉牌的看板人、尚未 取得工作證的工人外配......;以及圍繞在工地生活外圍的檳榔西施、美甲修皮外配,甚至小吃店伴唱小姐等。他待在社會底層十年來,看到千百個真實故事上演、下檔、上演、下檔......劇碼不斷重覆著,然後記錄著大部分是悲劇,或是沒有結局的情節,一個人生、一段辛酸,讓我在翻閱一篇篇的故事時,如同剥著一層層的洋葱,內心產生了和作者一樣的悲憫和不捨,涉世未深的我 ,早晚必定要掀開這世界現實的布幕,原來真實社會不全然是一個高中生讀書、社團、追星、逛 街......如此單純的美好,工地現場宛若被遺棄的角落,其實每天都有許多甘草人物上演著掙扎求 生的戲碼。
作者在書中勾畫的每幅人生,都令我印象深刻。譬如一個家族性的工班,其中有一名約廿四歲的陸籍外配,一再被大樓警衛刁難著:「沒有工作證不准進入!」,買個便當也被盯問有沒有駕照;其實這些女子嫁到台灣,卻任勞任怨地在惡劣環境中努力工作著,或當清潔工或協助丈夫貼 瓷磚,或送便當或是剪著檳榔洗著碗,又或者還要操持家務照顧長輩,這些女子的生命韌性令人 感動,正如作者認為「我們判斷人的標準,是用刻苦,是用勤奮,是用力爭上游的努力和對於生 活的認真,去決定一個人的品格」,而那些默默在工地付出的勤勞者,當然值得擁有我們的尊敬 ,社會豈能無情的去嘲笑欺侮他們呢?這些隱藏在故事後的道理,提醒著我勿以一個人的經濟條 件去斷定這個人的品格,也希望透過這本書,能翻轉社會對那一群人的誤解。
另一個例子,一對五十多歲的泥作夫妻,在做外牆因颱風過境而損壞的砌磚工作,疊磚時為了使水泥更有膠合的黏性,通常要先讓紅磚吸滿水才不會讓水泥砂漿的水被吸乾,因此需要大量水源澆置紅磚來保濕,如此一來,澆淋紅磚的水往往帶著灰塵流上人行道。通常環保稽查人員會到場關切,工人們也會恭敬的承諾事後會用水車洗淨,然後認了那一千二的罰單。但這個畫面竟是中年婦女跪求環保人員,原來她被以事業汙水而開罰了六萬元,女工拒絕接受罰單,僵持著、哭喊著,驚動了警察、里長,還有街坊鄰居們的圍觀,面對此事,里長僅是無奈的消極面對,但 卻有一位約二十歲的洗車店女漢子,率先挺身而出,義憤填膺的責罵環保人員,警察在旁警告她不要妨礙公務,但接著街坊賣小吃的一群人紛紛上前施壓,環保人員和警察的態度逐漸軟化,事件終於在一群小人物的相互幫忙下落幕,女工一個月養家的生活費六萬元也保住了。我想環保人員是善盡職守的,警察基於依法辦事也沒有錯,開罰應當,只是紅磚的髒水畢竟大大異於工業廢水,執法者若能站在泥作夫婦的立場,毫無偏見的給予合理的對待,社會不同的階層、身分間會更和諧。
作者還提到靠工地吃飯的人需要體力,一旦他們身體不堪負荷,便面臨失工狀態,沒有退休金,若還要供給子女讀書的,便擺起小攤販掙錢,我想難免會成為警察驅趕的對象;孩子大一些的,就回鄉下種種菜,他們大多會依附在宮廟信仰下生活,偶爾坐上宮廟招的遊覽車,行軍般的 走遍台灣南北各廟宇,為子女的姻緣、孫子入伍平安、孫女考試順利......求取護佑代代子孫的護身符,只要子女不偷不搶,能獨立自主生活,對他們而言便是美好的一生。
作者也真實的陳述底層生活可能出現的吸毒、性交易等不法行為。單身的阿欽是個電焊工 ,工作專注,焊道細膩齊整且美觀,但職業傷害的結果是夜盲和反覆的眼炎,焊燒時的廢氣也使肺部纖維化,造成喘不過氣甚至暈眩昏倒;再加上鄉下母親的中風、兄嫂為照顧老人家問題而離婚,而哥哥最後也中風無法做鐵工活口,阿欽只好扛起照顧一家的責任,生活的壓力、心靈的煎熬,以及工作環境造成身體的痛苦,使他不得不靠吸安來維持體力,日夜拚搏的工作。母親死後 ,中風的哥哥也痛不欲生,要求阿欽幫忙注射過量毒品以求死,兄弟倆只能相對而泣,最後阿欽 照做了,也為了日後的自己留了一隻。還有專供工人階級消費的伴唱小吃部,透過作者的書寫 ,我看到那一對非親非故的中年殘疾女人,如何的患難相助,只為活著;以及一對跛子、秃子的尋歡客如何地用他們的方式尋找尊嚴,的確,「在他們身上諸神隱退,基督未顯,只有無比卑微之人,尋求慰藉,或讓人尋求忍藉共生。」在作者的引領下,我看見的是藏在非法、醜陋下的無奈與可憐。
此外,對於作者的為人我也深感欽佩。他寫作此書的起心動念,是替被剥削、被誤解的工人發聲,而他慈悲的心更具體展現在實際行動中。他曾提到中度智障的泥作工人阿忠,技藝不差、老實勤勞,但被人欺騙、壓榨了十年才出師,作者卻能挺身協助他在異地生活的住宿、轉帳匯款作業等。還有,年近五十才進工地的阿國,原本是孟加拉紡織廠的老闆,但工廠機器因跳電而損壞,他便在一夕之間負債千萬,淪落到妻離子散、房子查封、到處躲債,只好到人力公司當抽佣 極重的臨時工;他每年會向作者借個三五次,一兩千的借支,而作者面對從未還過錢的阿國,還是會出借,雖然每次都是考驗友誼的時刻,因為他知道阿國人品純正,他知道阿國的困境——健保卡鎖卡、膝蓋的骨釘沒錢取出、只能購買廢車回收場的爛車,他知道即使阿國努力賺錢,但任 憑再怎麼拚搏總是不敵利息的高牆,即使阿國一輩子都無法翻身,他還是堅毅地活著。我想作者不是有錢人,也不是濫好人,在工地,他常遇到借錢求助的人,我學到他不以金錢來衡量一個人的高尚情操,而要不要借?借多少?自然有他內心理性的盤算。
今年寒假初,強烈大陸冷氣團南下,又溼又冷,爸爸載著我去麥當勞,但停車場難覓車位 ,這時竟看見有輛小貨車停在專屬車位,一對疑是夫妻的男女,在車內嗑著旁邊店家的廉價便當 ;若是以前,我可能會以正義魔人的口吻批判他們「沒有消費,怎麼能空佔車位呢!」但如今 ,望著手中熱騰騰的雞腿堡,要價144元,可能是貨車內那對工人夫妻一天的餐錢,我不禁對他們更加寬容。對,正是「寬容」而不是「可憐」,因為寛容是種「同情的了解」,比起以高姿態對低姿態的「可憐」,寬容還蘊含著「尊重」。還記得小學時,奶奶家附近的巷弄轉角有間近四十年舊透天,租給一群原住民工人,他們常會在晚上蹲坐在小小的前院和門口附近,烤肉共食、大 聲聊天。去年暑假,奶奶家的三十年老屋在進行浴廁整修,有機會與兩個工人照面,而我總是快步走過,雙眼不敢和他們交會,反觀奶奶和媽媽則會和他們寒喧幾句,「師傅,辛苦了!」、「 天氣真熱!」,或是準備冷飲請他們消暑,我想除了出於一片悲憫,更包含著尊重。人們常說「 職業無貴賤」,這些工作即便有頗高的薪水,但有幾個人能忍受工作環境的惡劣、沒地位、身體 的骯髒等,我們的社會是分工的,無論他們是主動被動的選擇進入工地,都是提供我們良好生活品質的無名英雄,下次若有機會遇到他們,我會打招呼叫他們一聲「師傅」,我想這也是一種尊重吧!
閱讀這本好書,無異是打開我觀看世界的眼,擴展了我單純的世界,教會我去思考尊重、寛容,心中更加的感恩、知足與惜福。青年作家基於悲憫,什麼都無法阻止他寫下此書,而我也基於感動,什麼都無法阻止我寫下這些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