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小時候的自己

2025 國中組 佳作
姓名:詹欣潼
學校:新北市市立安溪國中 七年六班
書名:雜貨店的囧學徒

「為什麼媽媽說的都算,我說的都不算了?」我們小時候一定也都抱持過相同的疑問——為什麼大人總提點孩子「囝仔人,有耳無嘴」,連母親節時都要哼唱一首<聽媽媽的話>?基於這個困惑,《雜貨店的囧學徒》深深吸引我這個國中生,閱讀時不免笑著回首那段經常質疑大人的童稚時光。    這本書藉由一個小女孩的視角,描述自己在雜貨店當學徒時發生的種種事件。「你長大之後想當甚麼?」身邊大人們總向她提出疑問,因此她決定認真思考。她先是評選了家中大人的職業,最後決定當阿公——雜貨店老闆——的學徒,因為她能每天吃零食(只要不被阿公發現),又能接待自己喜歡的顧客,冷落討厭的客人。而為了在自己上任後能馬上享受榮華富貴,她的學徒使命便是「賺大錢」。    她的第一個行銷計畫,是將櫻桃汁和氣泡水調合,開發成新商品「櫻桃氣泡水」,想讓口渴的客戶們多一種選擇。這本該是一個創新又可行的方法,可惜被阿公以浪費食物為由而被迫停止。「孩子,你到底是跟誰學的?」每當她做了奇怪的事,阿公總百般無奈。    後來,她依然不氣餒,繼續嘗試異想天開的點子。雖然我覺得有幾個是蠻有用的,但大部分是很誇張,卻又不禁令人開懷大笑的囧事件,像是她打開巧克力醬,寫上「請慢用」三個字,為的是讓顧客在早晨打開瓶子時感到溫馨無比,進而讓巧克力醬的銷售量提高。還有一次,她為了劫富濟貧,把窮人買的東西直接記在有錢人的帳上,宣稱這只是在「做好事」。她不明白,為什麼要刻意把貨物秤得輕一點,而不要直接送給窮人,「這樣不是更直接嗎?」小學徒十分不解大人繞彎行事的行徑。    記得小時候,我也不甚明白大人所做的各種「拐彎抹角」的事。他們明明想要我去刷牙,為什麼要故意說「那你就不要去刷」?他們明明不喜歡自己的老闆,為什麼還要笑著跟他說話?小時候塵封的種種困惑,在讀完這段文字後重新浮現於我的腦海中。就好像是這本書幫我打開了一扇門,讓我能得以窺望幼時的自己。    除了質疑他們的行為,小學徒對大人話語的不理解,也從來沒有少過。當她和媽媽說想學空手道、在學校摔倒了時,媽媽並沒有回答:「為什麼想學空手道?」或是「跌倒了嗎?傷到哪裡了?」而總是說和吃飯有關的事:「快去洗手,要吃飯了。」真奇怪,我怎麼記得小時候的我和媽媽也經常上演這些對話,而我那時也沒繼續追問,乖乖地坐到餐桌前吃飯了。讀了這一段落後,我陡然想起媽媽的關心,和她坐在我身側的溫柔身影。發現這或許是為人母的某種本能吧!在子女煩惱時做一頓飯,坐下細聽他們的苦衷,大概是母親表達愛意最直接的方式了。不過,在長大之後,我越來越少和她訴說我的煩惱,在餐桌面對面坐著的場景,也越來越少見。這時,我突然有一股衝動,要像小時候一樣緊緊擁抱住她。    在看這本書時,我總會充滿共鳴的微笑,想著自己童稚時期和小學徒相似的地方。我也曾想過養一隻看門狗,防止可能潛入家門的小偷;我也曾一邊當保鑣,一邊偷聽大姊姊訴說對情人的愛慕;我也曾躲到其他人的房間裡,避免遭到媽媽的訓斥。我也曾為了一件件微不足道的事情鬧過脾氣、對一個個不順我意的大人感到生氣。這本書似乎帶我重回童年,在腦海裡拾起那些即將遺忘的往事。當你從小學徒的眼裡看出去,會發現一個被鎖在記憶裡的小孩——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