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念旅程《轉山─邊境流浪者》

2011年高中組 佳作
姓名:陳柏蒼
學校:北門高中 三年級

在陌生且苦寒的世界屋脊上,穿越一座又一座的高峰,騎著單車,跨越千山萬水,這是屬於謝旺霖先生的流浪之旅,一個臺灣青年的壯遊故事。

   途中面對疾病、傷口和孤寂的夾擊,他說:「在這個過程裡,甚至感覺不到勇氣的存在。」但是,若非以勇氣作為起步的基石,怎能力抗逆境的消磨,又怎能毅然的向前邁進。面對艱難的挑戰,勇氣便是鬥志燃燒的原料,為目標前方未知的漆黑,燃起一團足以照耀路途的火光。縱仍然恐懼,內心深處那股不服輸的堅決,也將會大聲的吶喊:我不會投降。

   最令我感同身受的,是旅途的孤寂,無論路上有人與否,內心總是一片虛蕩的空曠,好似周圍的一切皆與我無關,身為過客,我們的歸宿乃是位於遙遠的前方。幸好,最美麗的人情也是無所不在,就算語言不通,也不虞構成溝通的障礙,因為微笑與祝福便是最佳的橋樑;每當需要問路、補水或借宿時,若能得到善意的回應,心中那片空曠將再度充滿陽光,那暖洋洋的恩情,也讓原本沉重的步伐變得無比輕盈。
漫漫長路,沿途總是伴隨著令人心醉的美景;懾人心魄的壯麗山川與心寧詳和的柔美花草,都是自然中最令人讚嘆的詩,若是在苦行途中偶然抬頭,大自然便會毫不吝惜的賜予我們忘卻身心疲憊的妙藥,作為我們發現「美」的犒勞。

   藏民的信仰與作者見到將要去轉山的朝聖者,讓我對於信仰有了新的體悟。人若滿足了生存的需求而尚有餘力,就會對於生活感到空虛,因此,宗教信仰便應運而生,填補了心靈上的空洞,如同地球引力給了我們「腳踏實地」的能力,使生活有了目標和方向。藉由堅定不移的「信」,不但能克服生活中的恐懼,還能將希望寄託來世,使生者不會灰心喪志。既然信仰是支撐內心的力量,那作者抱持的那種不放棄的信念,或許就是旅者的共同信仰,打從一開始便堅若磐石的決心,就像是對未來達陣的宣誓,給不如想像中堅強的我們,多了一個不可繳械的理由。

  作為一個流浪者,如同余秋雨先生所說的:他們已經習慣別離。不論哪裡給予我們何等熱情的歡迎、何等溫暖的招待,我們終將別離,再度踏上未盡的旅程,繼續寫下新的故事,直到已經站在等候多時的終點大旗下。

  相信轉首回望時,那些曾經向爾伸出援手的人,也正為爾祈禱,直到我們成功的為旅途劃下句點,而流浪的精神將持續醞釀,醞釀著令人難以忘懷的下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