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人生

2021 高中組 第四名
姓名:鄧清澄
學校:花蓮縣財團法人慈濟大學附中 二年五班
書名:做工的人

本書主要介紹的對象是營造業工人的人生,書中透露出了十分現實的人生觀和境遇,從中能體會出他們生活地不易,處處都有著隱藏地的威脅侵蝕著他們生活,而他們為了家庭只能咬緊牙根地努力撐下去,奇派下一帶能獲得一個高學歷,取得一個好工作,別和自己一樣的狼狽。

作者林立青為工地現場從事監工,他以自身的所聞所見將其寫進書中,書裡是以第一人稱的視角為我們介紹工地裡的日常生活,工地裡多有著世代的差別,年輕的工人有著幾樣特色:會集體行動,有著漂亮的機車,隨便吃,常常落跑,說話要用「虧」的。他們通常都是三五成群的來到工地現場,很少會出現單獨的,老一輩的又分兩種人,有老婆和沒有的,有妻子於身旁的多會有自己專注的技術,也已經是半出師或出師狀態,在工地中通常穩定性很高,他們通常會包下部份的工作,而通常是以家庭為單位,沒妻子的就較複雜了些,有些是駕駛類工作,有的是整團八嘎九,若是整團的,在工作上問題基本不多,只要找到老大說好工作內容,通常沒啥事,只是在慶典中,很有可能整團人都叫不到。

在工地的師傅多有著自己的獨特秘方,遇疾病傷痛時,通常吃一些秘方就沒事了,老一輩師傅們通常不會去看醫生,原因有三,一,工地是時薪,一天沒去就少了一天的工資,有家庭壓力的通常不會請假。二,師傅們不習慣說明自己的身體狀況,且擔憂慢性病的開銷很大。三,師傅們通常知曉自己的身體狀態很差,害怕去看醫生害怕知曉真相。漸漸的連醫生的診間都不敢靠近,運氣好的,子女會將其帶到醫生面前,招供其作息,運氣差的,支撐不住倒下,若之後還能見到面,大概也無法回到當時正常的身體狀態,有些人放棄一切,在戒治所旁尋找強的麻醉藥,過去的師傅都了解,把它和烈酒一起喝下能解決一切痛苦,醫生還會體面的開設死亡證明。

看著書中故事就像發生在我的身旁一樣真切,我的家人中有的事業是做水電的,在家中常能聽著聊著工作的日常,聽著他們的故事,讓我在看這本書時特別有感,幸運的是,我們並未發生也不希望出現像是書中工人師傅的疾病傷痛。書中我記得最深的是人際交流,特別是在看對人的稱呼所用的敬稱時感到相當熟悉,初來乍到時,家中的長輩在談公事或是聊天中,總能聽到一句老闆一句妹妹的,和自己有合作關係的一定是老闆,比自己年齡小的叫妹妹,比自己大的叫大姊,有時我也會和家人到工地幫忙一些小事,常能看見他們的交流方式,而家人也積極的拓展人脈,在稱呼上也特別親切,讓我很能體會書中的一句話「叫對了是上道,叫錯了是禮貌」的含意。

看完這本書之後,我漸漸能體會師傅、工人們喝酒罵人的心情,有很多時候他們這些行為都不是自願的,是體制和刻板印象導致人們對工人們出現這些誤解,工人喝酒不只是消愁更是讓自己在工作的過程中有一個慰藉抒發自己惆悵的方式,像是眾人一樣都需要一種釋放內心的壓力方法,若我們沒有工人這種職業角色,相信很多的設施將不再完善。在我沒閱讀這過這本書之前,我都無法了解這些想法,現在我很感謝工人朋友的存在,他們為我們的家園默默地盡一分心力,感恩他們的付出,為我們打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