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日時光總是黏人

2022 高中組 第二名
姓名:李明娟
學校:雲林縣國立虎尾高中 三年十班
書名:老派少女購物路線

作者稱她是個老派的人,其實這句話又何嘗不能用在我身上。

閱讀這本書,就像沉浸在舊時光中,淡金色夕陽奢侈的點綴著。書中提及的諸多老店舖,大多是我不曾聽聞的,有些仍在時光洪流中堅守原地,有些卻不敵現實而收攤,不免讓我想起了鄰近鄉鎮中的一間老中藥店。那店主是熟習把脈的老中醫,開業數十載,良好的口碑遠近馳名,我自小身體畏寒,自然也少不了一匙匙中藥粉的滋補。老店雖小,藥材卻是一應俱全,而且品質良好,多少人不惜千里迢迢前往,只為購得幾帖燉排骨的藥方。前幾月備考不曾留意,考後驟然聽母親說起,才得知該店無預警歇業的消息,震驚之中也參雜一絲悵惘。

還有切仔麵,這項家常小吃在作者生命中佔有不小的份量。國中附近倒也有間切仔麵店,營業時間符合作者的標準,從早晨營業到下午三、四點,不售晚餐。我常在週六到校自習吃午餐時呼朋引伴去吃麵,上高中後雖不常去,每每總趁上學途中經過,彼時七點未到,天未透亮,我在朦朧蒸氣中隱約看見一桌桌身著古早汗衫的老人低頭吃麵,大骨的香氣隨著我一路抵達學校。回想國中時期,除了金錢因素,還有時間上的不允許,每次僅點食一碗黃色油麵或粿條,從未點過任何一項黑白切,因此對於作者描寫兒時為了減肥只吃瘦肉,眼巴巴盯著外公碗裡的肥肉時所用的鄉諺「吃碗內,看碗外」深有同感。那時我們幾個國中女生就是這樣抬頭對著透明櫃裡的三層肉、豬頭皮、肝連、脆腸等猛看,再低頭吃幾口麵,以致於日後和母親同往,吃下富有嚼勁、沾著豆醬的肝連時,眼淚差點掉下來。

除了老店與吃食,作者也對老物件情有獨鍾,亦懂得珍惜使用,彰顯物件價值。因為家族龐大,人脈寬廣,作者自小見識眾多廚具,從外婆在二舅家的專屬磚砌大灶,母親的砂鍋、毛拔、黃銅冰杓以及砧板,再到自己飛越千里到印度買的黑色大鐵鍋,寫物即是寄情,作者文字雖輕淡簡約,卻仍隱藏不住其中的思念與深情。憶起外婆與她的磚砌大灶,許多年來逢年過節吃的蘿蔔糕、年糕和肉粽、紅龜粿都自灶上的黑色大鐵鍋完成,底下的柴火應是添不盡的,如今卻已蒙塵許久,再讀到「長長的百年的大街上,四顧僅餘我一人」時,一股痛楚瞬間流轉於肺腑,久久不散。

觀看書中文字,若以食物形容就如白粥,卻又散發華美的光。文白交錯的字裡行間是作者對周遭最細膩的觀察,尤其是食譜。從食譜的描寫可看出作者烹飪的講究,簡單而不凡,白紙黑字中彷彿能聞見食物的香氣。又時常語帶幽默,例如寫童年回憶,作者就說「從我僅拇指姑娘般大時」令人印象深刻;其善用比喻的技巧也讓我驚豔,製作冬瓜肉所用的薑泥或蒜泥,「至多一個刀尖的份量,太多就奪味」。

書本前半部都在台灣,後半部則走入世界。為了茶葉,從香港到英國,講茶葉也寫茶食,在泡茶過程中帶入回憶,在飲茶過程中喝下人生歷練。書末至南洋,作者家族與泰國世交的情誼令人動容,那句「兩家人到了三代,長情難得,不要疏於聯繫,未來也不要走散」撼動我心,總說友情可貴,何論跨國?如今疫情突起,人與人之間見面很難,若要交換真心,可謂難上加難,故我們應珍惜原有的,握住了就不要放開。

最後作者以茶餐室的用餐感受談到自由來作結,我倒認為現今人吃食的標準竟是以能否登上社群版面為依據才是被媒體困住,深陷其中也不願動彈。如同書中曾感嘆當今對傳統糕點的認識可能不及馬卡龍與國王派,但我仍念舊地認為無論是餅還是糕仔都才是細緻與美的象徵,一如我還是喜歡鳳眼糕勝於西式餅乾、紙本書勝於電子書。可是這些東西都慢慢消逝,或許是產業凋零,或許是時代變遷,但我還是固執,或者說,不願改變。過著老派的生活,以為時間就此停留。畢竟從前的時光太美好,總是引人駐足。這本書想傳達的,我想,就是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