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生,囚緣

2022 高中組 佳作
姓名:簡逸秀
學校:新北市市立中和高中 二年八班
書名:半生緣【張愛玲百歲誕辰紀念版

第一次閱讀,大抵是不習慣那太過平淡的敘述和那有些荒唐的劇情,即使早有準備,仍被結局的滄桑所吞噬,彷彿掉入黑洞,虛無飄渺,卻又是那麼的無力。

第二次閱讀,當我看見曼楨動情無奈的說:「世鈞,我們回不去了」,淚水順間流淌而下,一滴一滴的墜在我的枕頭,墜入一絲一線,只能待其乾涸,只能無力的看著它發白——我霎間明白了,那句「回不去了」,是這世間多少愛恨癡纏的結局。

走到結局之前,要走過很多很多崎嶇。書中有這麼一句話:「對於中年以後的人,十年八年都好像是指顧間的事。可是對於年輕人,三年五載就可以是一生一世。」我們總以為,愛上一個人,要經歷恨多很多的難忘,但其實,不全然是的,愛上一個人並不難,而攜手到老,才是難的——無法得知,在日後的時間裡,會不會生離?會不會死別?只是,此時此刻,我愛著你,只要霎那光華,我便能肯定那是一生一世,可能這樣的戀愛,一輩子只有一次,也許,這一次,就夠了。

愛,靠的是,那點緣分,那點運氣。

曼楨和世鈞的愛情,是明確的淒涼和無奈,有了相遇相知的緣分,卻沒有到老的運氣;淑惠和翠芝,是朦朧的、是無可描述的暗流湧動,他們只是相遇了,是愛嗎?也許他們也無法肯定。後來,曼楨沒有跟世鈞在一起,翠芝也沒有跟淑惠偕手——曼楨歷經太多磨難,先是被姐姐算記和囚禁、再來生下鴻才的孩子,最後又為了孩子,與其成婚,但到了最後,仍舊孤身一人。翠芝和世鈞成婚,我始終不明瞭這段婚姻,是將就嗎?是一時氣憤嗎?但我能肯定,這也是愛的一種形式——並不是每個人都要愛得深沉,有些愛虛有其表,甚至是「不愛」,最大的差別,也就在起點,到後來,我們都會分不清何為愛,只是習慣了:習慣了有著麼一個人寄居在夢裡;習慣有這麼一個人在日常中相伴於側。不過是,久經年歲,變成生活的一部分。

太過諷刺,愛的,偏要生離;不愛的,卻要到老。最悲涼的莫過於,後來的我們終會習慣,別無他法。我們終究沒有那點緣分、那點運氣。

這個故事,究竟是淒涼的,裡頭的人物也有各自的悲歡,無法準確地去恨誰、埋怨誰,明明那麼殘酷,張愛玲卻又告訴你,這是多麽的深刻;告訴你,這裡沒有太陽,但,還有一輪弦月;告訴你,這裡充滿人性的腥臭,但還有一片沉香於底。可以這麼說嗎?即使入眼是滿目瘡痍、斷壁殘垣,總有那麼一個存在,是完整的、是確信的:可能是回憶、可能是曾經的那個人、也有可能是,自己深處的某片柔軟。

有人說,生命是一種自我圓滿的過程,為了完整靈魂,來到世間歷練,不過,是為了那點圓。但當我們走進這個始終未滿的圓裡,明明有缺口,還是走不出個所以然——困住了,那個圓,終於成為「囚」。也許,我們都被這世間的情緣,所囚困。在求圓,卻囚於緣,徒求。

半生緣、半生緣……這情,終究苦樂參半,他們的愛,走不到人生的一半,只有餘下的悵惘羈絆了接下來的人生。但我想用另一種角度解讀這「半生緣」,因為是一半,所以總要有另一半才完整——這半生緣,何嘗不是「伴生緣」?伴著生命的緣分,先有那份無可取代,而後也會遇到一個人,與你情如流水,那麼淡,卻也不可缺;如柴米油鹽,不起眼、不熱烈,卻也很好的護住了那份曾經的深刻。彼此都有過那份夢幻,只是你們在這裡相遇了,即使勉強,那也是一種命中注定,也是一種緣。

這「半」,多了一個人,終於不那麼殘缺了。

「我要你知道,這世界上有一個人是永遠等著你的,不管是在什麼時候,不管你是在什麼地方,反正你知道,總有這樣一個人。」(摘自《半生緣》) 總有那麼一個人,會伴於側,一起囚於愛恨情仇。

親愛的人們,我們不曾孤單,不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