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最純真的求知欲《偷書賊》

國中組 佳 作
姓名:陳宏駿
學校:屏東縣中正國中 八年五班

  當我逼近你的那一刻,一聲尖叫在空中散落,靈魂如巧克力般緩緩熔化,落入我的手臂。我會輕輕地吸取你的一切,很輕、很輕;我會慢慢地帶你走,很慢、很慢…。那是一個多愁善感、羅蔓蒂克的藝術家死神。而這則故事,正是他眼裡的世界、二戰的縮影,以及小女孩莉賽爾對其的影響與感動。
  掘墓工人前行數尺,一本黑皮書物「咻」的一聲掉落,咦!竟未察覺!渺小的影像,也許在二十公尺外,有件黑色的長方形物體卡在一片雪白之中,但只有小女孩莉賽爾留意到。她彎腰拾起,緊抓著…。她,盜取了人生中的第一本書──掘墓工人手冊。此書雖為贓物,卻啟發了莉賽爾無盡的文字欲;莉賽爾雖為竊賊,卻秉持著一個人最初的好奇心認識外在世界,透過最純真的求知欲進行閱讀與體驗以豐富內在自我。讀書,本來就是一件極為享受之事。文字的發明,使抽象的邏輯或想法能具體的表達,並流傳萬世。文字創造文明,文明創造文化,文化帶給了我們富足便利的生活與千百年來璀璨多彩的人類。文字對世界的貢獻,有如暗夜裡的一盞明燈,永不熄滅的照亮原本黑暗的大地。但是,曾幾何時,讀書與學習,不再令人感到愉稅。
  進入學校之後,大夥兒們汲汲於高分,孜孜不倦的學習,韋編三絕,甚至懸梁刺骨、映雪囊螢。為的竟不是心靈的成長與內在涵養的提升,而是名列前茅帶來的虛偽成就感和外在形象的維持。永無止盡的競爭,讓人忘記了學習本身的快樂,只剩下沉重的表現壓力,以及來自外在的批評、要求與苛責。在這樣的情境下,沒有人喜歡讀書。
  兒時的我,很希望把書讀好,但總是欲振乏力、被動學習,在校的課業表現自然不盡理想。媽媽要我犧牲放學返家後與鄰家小孩遊戲的時間,專心致志的溫習功課,但是,「不夠積極」、「懶散」、「無關緊要(台語)」等評語、卻仍時有所聞。師長總覺得我不夠用功,他們說,如果我願意把更多時間或精力花在學習上,我的成績會更亮眼。有一回,爸爸甚至氣憤的對我說:「你根本就沒有把讀書這回事放在心上。」我,受委屈了!從小,我就被告知讀書很重要。整個社會都瀰漫著讀書要努力要努力用功、考高分、拿第一的氣氛;在學校、課業表現優異會被獎勵,成績退步會受懲罰,功課不好會受同儕的輕視與排擠。在這樣競爭激烈的環境下,我怎麼可能不在意成績?怎麼可能希望自己是一個失敗的學習者呢?
  我知道,沒有任何一位學習者故意想要放棄課業。只因為,偶然的幾次考差了,輸給了別人,而挫敗不已;亦或原本課業表現不俗,卻因為換到了一個競爭強度更大的學習環境,怎麼努力都趕不上別人,於是,在心裡給自己下了一個結論:「我的學習能力天生就不如別人」。小時候,父母也老愛在一旁敲邊鼓,拿著我的成績與其他親朋好友的小孩相比,再回過頭來讓我醒悟。他們也許認為──這,是一種激勵。  就如同拉弓射箭一般,拉得越深,射得越遠。但他們卻深不知──經過不斷地拉扯,弓箭仍會有鬆脫甚至斷裂的一天。我漸漸相信自己的能力確實不足,帶著「沒有能力」去面對每一次的學習挑戰。腦海中開始閃過一些負面念頭,告訴自己:「既然我的能力不足,怎麼努力都沒用,又比不過別人,乾脆別讀算了。」直到國小五年級,看了《偷書賊》一書,我的想法才有了轉變。
  我發現,長久以來,我們的內心就一直藏著一些自己看不見,卻深深影響著我們的「內在誓言」。好的誓言,使人突破極限;壞的誓言,卻使人裹足不前。而我的內心,其實存在著一種「魯蛇心態」。以前,我默默的把它奉為行事的圭臬,但是,它們亦阻礙了我以最純真的學習欲去追求課業學習上的成功。漸漸地,我慢慢被「不相信」所拘束,使自己欲振乏力。
  不久,學校開始推動班書的閱讀,促使我閱讀了許多名人傳記。我慢慢體悟到:信念可以被建立、被維持,也可以被取代。「改變不一定會成功,但不改變,只會在原地打轉,停滯不前,直到放棄。」我要把內在誓言一一丟棄,並以成功心態取代課業上的魯蛇心態。漸漸地,我找到了最初那份對學習的熱忱,看見了希望的火種。學習欲是動力,是燃料,鼓舞著我們,把別人認為不可能的空中閣樓,建構成矗立在大地上的摩天大樓。生命,也許空虛,但有了求知欲,就會產生熱情,鞭策我們不斷超越自我,突破現實的格局。
  記著吧!當你闔上雙眸,暫時拋開課業、家庭與工作,忘掉一切社會的滾滾紅塵。想著《偷書賊》,想著偷書賊,一個可愛的小女孩歷歷在目。步伐,是那樣的輕盈;笑容,是那樣的純美。腦海中,將會浮現一股發自內心的學習欲,那力量,彷彿是暗夜裡的北斗七星,隨著滿天星辰日以繼夜的繞轉、依舊指著北方。